歷史上的今天08月27日_08月27日歷史上發生的事件_天氣網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是明朝末年軍事名將,原名鄭森,小名福松,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祖籍福建泉州南安,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戶藩。父為鄭芝龍,母為日本田川氏。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字明儼,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南明桂王永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或鄭王爺。
鄭成功為明朝最后一個強調反清復明的官員,并透過實質的武力使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之人員離臺,并流傳了眾多極富傳說色彩的史跡和傳奇故事。死后他被葬于臺南鹿耳門港附近。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出生于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18歲時,他進入蒂賓根大學(符騰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學院)學習,在那里,他與荷爾德林、謝林成為朋友,同時,為斯賓諾莎、康德、盧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國大革命深深吸引。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象征著了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后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有甚者,由于黑格爾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因此,對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義在承認個人需求、體現人的基本價值方面的無能為力,而覺得自由主義正面臨挑戰的人來說,他的哲學無疑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黑格爾與史詩詩人荷爾德林和客觀唯心論者謝林同一時期就讀于蒂賓根神學院。在深入觀察了法國大革命的整個演進過程后,三人合作致力于對康德及其后繼者費希特的唯心主義哲學的批判。
黑格爾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現象學》。在世時出版的作品還有《哲學全書》、《邏輯學》和《法哲學原理》。其他有關歷史哲學、宗教哲學、美學和哲學史的著作,則是在他去世后,根據他當年演講時學生所做的筆記匯編而成。
黑格爾的著作以其覆蓋面之深廣而享有盛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理解哲學的歷史和我們身處的世界本身。在黑格爾,這個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崩?,他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西方社會中引入真正的自由。但正因為是絕對的初次,它也是絕對的激進的:在革命消滅了它的對立面后,革命所喚起的暴力高潮無法自我平抑,結局是無路可去的革命最終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毀于殘暴的恐怖統治。然而,歷史總是在對過失的自我學習中前行的:正是這種經驗,也只能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后,一個由自由公民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職責,又能實現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現。
在《歷史哲學》的前言中,黑格爾闡述:“哲學表明,意識是存在于它無限多個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說,意識是存在于自由的、無限多的形態之中,而對立的抽象內省的形態只是它的一種反映。意識是自由的、獨立存在的、有個性的,僅僅屬于精神?!?/p>
所以作為單獨概念的“意識”,由兩部分組成,兩者都各有無限多個“形態”,一部分是原則性的,另一部分是對每個歷史事件的具體反映,所以他又說:“通常意義上的意識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事物總體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對事物具體反應的抽象概念?!彼瑫r說:“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對事物的反應也不同,和原則性的意識有所偏移,但是對于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這種偏移是有限度的,這種限度取決于他的正常狀態,取決于他對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這種概念的程度,屬于形而上學的范疇?!?/p>
所以,雖然黑格爾的語言很難懂,但他闡述了:形而上學必須要研究每一個事件中的命題和反命題如何聯系的機制,因此必須要比較每一個歷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們的原型,了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黑格爾對人類社會抱有一種有組織性和目的論的觀念,他的著作語言豐富而難懂,對于現代讀者來說非常令人迷惑。不僅如此,他的觀念和現代知識界流行的存在主義哲學以及個人權利的觀念也正相反。
黑格爾的學說在后代很長時間內一直引起爭論,他對思想界有廣泛的影響,幾乎任何學派都對他的學說給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西奧多德萊塞(1871~1945),美國小說家。生于印第安納州特雷霍特鎮。父親是貧苦的德國移民。他在公立學校接受了早期教育,以后進印第安納大學學習。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從事新聞工作。走遍芝加哥、匹茲堡、紐約等大城市,廣泛深入地觀察了解社會,為日后的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第一部小說為《嘉莉妹妹》(1900),通過農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謀生而成為名演員的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繁榮外衣掩蓋下的生存斗爭,對美國貧富對立的社會作了深刻的描寫。這部小說因被指控“有破壞性”而長期禁止發行,但一些散發出去的贈閱本卻引起了許多重要作家的注意。1911年,《珍妮姑娘》問世,接著又發表了《欲望三部曲》的前兩部《金融家》(1912)和《巨人》(1914),奠定了德萊塞在美國文學界的地位?!短觳拧?1915)是德萊塞自己最滿意的一部長篇小說。它通過一青年畫家的墮落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對藝術的摧殘。以真實的犯罪案件為題材的《美國的悲劇》(1925)是德萊塞的代表作。他的藝術特色—廣闊的社會畫面,豐富曲折的情節,深入細致的心理描述,不同情景的對比手法及獨具個性的語言—統統體現在這部杰作中。1944年,德萊塞被美國文學藝術學會授予榮譽獎?!侗尽?1946)和《斯多噶》(1947)兩部長篇小說是在作家死后出版的。這兩本書都反映了德萊塞晚年對宗教哲學的興趣。1945年,他加入美國。同年12月28日逝世。
1883年8月27日,著名的喀拉喀托火山噴了3次。其中第三次噴發發生了劇烈的爆炸,使整個地區充滿了塵土、碎石和有毒氣體,天空一片漆黑,在560公里以外的爪哇島卡里蒙都能聽到爆炸聲。爪哇島上所有的火山都在噴發,這可怕的噴泉向天空噴吐出火熱的熔巖。一百公里長的坎當斯火山山脈在爆炸聲中沉入大海,從爪哇島的卡浦森角到內格里巴索朗格的80平方公里的地段陷落海中。有1.5萬居民的內格里城在巨浪中消失。幾十公尺高的大浪以極快的速度沖擊著爪哇、蘇門答臘等廣大地區。西印度群島的三百多個城鎮被淹被毀?;鹕奖l引起了地震和海嘯,碎石、灰塵在空中翻滾,方圓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天空伸手不見五指。在距火山2500公里遠的海域里,船只的甲板上都蓋著一層厚厚的火山灰。幾萬具的尸體漂浮在水面上。勞倫號輪船離喀拉喀托不遠,這艘船在海嘯襲擊下,冒險啟航,勉強躲過滅頂之災。但是,巨浪把它拋上拋下。船員們驚恐地看著海邊的城鎮在眼前毀滅。默拉克島和它上面的居民沉入海底,14個新的火山口從海中升起,噴吐著巖漿、氣體、石塊。在爪哇的奇里波恩,有數百人喪生。巴龍布圖大寺院,這座東方建筑史上舉世無雙的杰作,在巖漿和飛石的襲擊下變成了廢墟。該寺建于公元790年,寺中四千多尊精美的浮雕,反映了佛教發展的歷史。地震和海嘯以及無數的巖石,火熱的巖漿把城鎮、海島一個個毀滅。米達島被覆蓋了,斯居爾島、卡爾麥爾島、維爾拉頓島被海水淹沒。巽他海峽所有的燈塔都熄滅了。梅拉克島的2500名采石工人中只有3人幸免于難。勞倫號戰戰兢兢駛出地震海嘯區域。當船長把船駛到安杰爾要塞時,他發現那里只剩下一個海員在尸體堆中發呆??ν谢鹕揭l的地震越過大海,一直波及到2800公里外的錫蘭(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以及4300公里外的印度第二大城市孟買。在8000公里外的合恩角,海浪以每小時500多公里的速度向陸地撲去??ν谢鹕奖l后的塵土有相當一部分留在高空中長達兩年,使世界相當多數的地區出現異乎尋常的現象。在塞舌爾群島,太陽好像是霧中的夕陽,天空是火紅色的。在納塔爾,天空中的鮮紅色逐漸變成綠色和紫色。在南美洲的人們看見的太陽是藍色的。而在巴拿馬,太陽變綠了。在檀香山,人們好幾個月都欣賞著綠色的落日。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邊遠地區,由于天空彩霞顏色如此鮮紅,以至于人們不止一次地向消防隊報告火警。這次火山爆發,共奪走了5萬多人的生命。
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印度修女德蕾莎,以表彰她“為克服貧窮所做的工作”。在授獎儀式上,德蕾莎修女說:“我以窮人的名義接受這筆獎金?!痹谕矶\后,她對記者說:“貪婪—對權力的貪婪,對金錢的貪婪,對名譽的貪婪,這是當今世界實現和平的最大障礙?!鲍@獎后,德蕾莎修女賣掉了獎章,連同19萬美元的獎金,全部捐贈給貧民和麻風病患者,沒有給自己留下一美分。如今,她的名字已經飛越千山萬水,傳遍整個世界。她以獻身慈善事業的至誠,直面困苦的精神,贏得億萬人民的愛戴和尊敬,被人們尊為“善良與光明的化身”。
1901年8月27日,德蕾莎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她的父親是個雜貨商,家境并不富足,但父慈母愛,手足親睦,她在溫馨的家庭生活中成長起來。7歲時她進入一所公立學校讀書,不久就皈依了天主教。
18歲那年,德蕾莎加入洛雷托修女會。這是一個屬于印度加爾各答大主教管轄的修女團體。1928年,這個組織安排她到加爾各答的圣瑪麗教會學校教書。兩年后,在德蕾莎的一再堅持下,梵蒂岡終于同意她脫離洛雷托修女會。她在印度的美國醫療傳教修女會進行了三個月的快速醫療訓練后,只身進入貧民區。1950年,德蕾莎創辦了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ofCharity,又稱博濟會),并為它制訂了教規:凡教會成員都要立下貧窮、貞潔和服從的誓約。她解釋說:“要愛窮人,了解窮人,我們自己也必須是窮人?!边@個慈善機構所有的藥品都是捐贈的,并無償提供給貧病交加的窮人。如今,這個機構已國際化:3500名修女管理著115個國家的543個收容所、孤兒院和艾滋病中心。
1952年,德蕾莎在一座印度廟的旁邊建起了“清新之家”收容院,以讓那些可憐的人在彌留之際能享受一下人間的溫暖。這一舉動惹惱了寺廟的和尚,他們聚集在收容所外,揚言要殺死德蕾莎修女。德蕾莎用身體擋住大門,大聲地說:“你們要殺就殺死我吧,讓這些垂死的病人平靜地去死吧1說完,她雙手合十,雙眼緊閉。她無所畏懼的精神震懾了鬧事者,和尚們終于沒趣地走了。至80年代末,大約有3萬名身患不治之癥又無家可歸的窮人在收容所里度過了他們最后的日子。當記者問到挽救這些患有不治之癥的人是否值得時,她甚至根本不能理解這個問題的意思,因為這與她的人生觀格格不入。
此后,德蕾莎開始考慮收治麻風病人一事。1964年教皇保羅六世在印度訪問期間接見了德蕾莎,并將自己的一輛高級轎車送給她。德蕾莎后來將這部車賣掉,用拍賣所得為麻風病人建了一幢樓房,并培訓了一些護理人員,使這里成了加爾各答唯一的麻風病中心。德蕾莎的事業得到政府的支持,1962年印度航空公司遵照甘地的指示,免費向她提供各條航線的機票,鐵路亦如此。盡管德蕾莎聲譽鵲起,但她總是對記者說,她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她喜歡說,為一個目的去工作就是幸福。
1997年9月5日,德蕾莎修女因心臟病發作在印度加爾各答逝世,終年87歲。印度為她舉行了國葬。
1910年8月27日,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項發明:有聲電影。一些經過挑選的觀眾被邀請到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觀看把留聲機的聲音和電影攝影機上的圖像聯系起來的電影機。
其他人也曾想過發明有聲電影機,但無一成功。愛迪生的貢獻在于他在同一時間里把聲音和圖像同時記錄下來,而這一點,其他人是無法做到的。通過運用一臺既可留聲又可攝影的機器,愛迪生可以讓演員在拍攝過程中自由地來回走動,而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自學成材的愛迪生有著不平凡的經歷。此前,他已經發明了自動電報發射機和接收機(1874),留聲機(1877),炭粒線年成功地發明了第一種可供出售的白熾燈。愛迪生利用在他名下的幾百項科學發明,建立了“愛迪生電氣公司”,1892年改為“通有電氣公司”。
北京圖書館的前身京師圖書館于1910年8月27日成立,收有南宋皇家的舊藏。1928年改為國立北京圖書館,新中國成立后改今名,藏書約一千余萬冊,為我國收藏最富的圖書館。該館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書刊交換關系。
《非戰公約》,全稱《關于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約》,亦稱《巴黎非戰公約》(PactofParis)或《凱洛格白里安公約》(Kellogg-BriandPact),是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簽署一項國際公約,規定:放棄以戰爭作為國家政策的手段和只能以和平方法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由于該公約本身是建立在理想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下,所以該公約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但是該項公約是人類第一次放棄戰爭做為國家的外交政策。該公約由法國外交部長白里安、美國國務卿凱洛格于1927年發起,目的是法美聯手抑制德國的力量。最初的簽字國有15個,分別是法國、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波蘭、捷克、日本、印度。1929年7月24日公約正式生效,至1934年5月簽字國共達64個。
國際反戰大會于1932年8月27日,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召開。1932—1933年,由于戰爭危險日益增長,出現了廣泛的反戰、反法西斯的。這個運動是進步知識分子發起的。根據亨利·巴比塞和羅曼·羅蘭的倡儀,1932年春天成立了國際反戰委員會。參加委員會的還有馬克西姆·高爾基、馬賽·加香、葉琳娜·斯塔索娃等。委員會建議各國知識分子和世界各大冶金業、化學工業和運輸中心的工人推選代表參加國際反戰大會。為了響應這一號召,各國紛紛成立國際反戰大會發起人小組。領導這些小組的都是科學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在1932年5—8月期間,各國舉行會議,選出了出席反戰大會的代表??墒歉鲊Y產階級政府百般阻撓反戰大會的召開。瑞士政府不許反戰大會在瑞士境內舉行,聲言這次大會“是蘇聯人策動的”。荷蘭政府雖然同意大會在阿姆斯特丹召開,但是提出了保留條件,即不許蘇聯代表入境。第二國際領導對反戰大會也采取繼然否定的態度,公然號召社會工人不參加大會籌備工作和不參加大會。盡管這樣,國際反戰大會仍然在阿姆斯特丹舉行了,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時,各國共選出約5000名代表,但由于各國政府的迫害,只有25個國家的2244名代表到會,他們代表3000萬積極反戰的戰士。
1939年8月27日,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飛上了天空,這架飛機是德國制造的。噴氣式飛機不同別種飛機,這是靠裝有噴氣式發動機來推動機身向前的。噴氣式發動機是利用發動機本身高速噴射的燃氣流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以推進飛行器的。這種原理在我國古代就曾為人們所利用。宋朝發明的帶火藥的火箭,就是運用這種原理?;鸺嫌袀€紙筒,里面裝滿火藥?;鹚幦紵臅r候,產生一股強烈的氣流從尾部噴射出去,利用噴射氣流的反作用力,火箭就能飛快地前進。但是,人們真正地完整地認識這個原理,還是20世紀初葉的事。俄國的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1903年出版的《利用噴氣工具研究宇宙空間》一書,闡明了火箭飛行理論,論述了將火箭用于星際交通的可能性,提出了液體燃料火箭的思想和原理圖,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噴氣發動機的計算。這些,為制造噴氣式飛機提供了理論依據。噴氣式飛機的誕生,是人類交通史上一件大事。它每小時能飛1000多公里到3000多公里,高能飛到兩三萬米的高空,最遠一次可連續飛行1萬多公里。使人類的交通速度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
1975年8月27日,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逝世。海爾·塞拉西一世原名塔法里·馬康南,1892年7月27日生于埃塞俄比亞的哈拉爾省,信仰基督教。1909年任錫達莫省總督,翌年任哈拉爾省總督。1916年英法支持的宮庭政變后,曼涅里克二世之女扎烏迪圖繼位,他任攝政王,并被確定為王位繼承人。攝政期間,曾訪問歐亞各地,革新內政,整頓軍隊,大力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削弱地方權貴的封建勢力。1923年促使埃塞比亞加入國際聯盟。1928年廢黜扎烏迪圖女王,自任為王。1930年11月2日,在扎烏迪圖逝世后正式加冕為皇帝,稱海爾·塞拉西,意即“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威力”。1931年頒布新憲法,嚴格限制國會的權力。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軍隊入侵埃塞俄比亞后,堅持領導人民進行抗意斗爭。1936年5月抗戰失敗后被迫流亡,先到耶路撒冷,后在倫敦組織。大戰全面爆發后,在英國的協助下,在蘇丹、肯尼亞建立埃塞俄比亞流亡軍隊對意作戰。
1941年5月意大利軍隊被打敗后,他5月5日回到亞的斯亞貝巴,恢復帝位。1955年修改憲法后一直兼任政府首腦。主張在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呼吁非洲國家團結和合作,支持未獨立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并倡導建立非洲統一組織。該組織總部設在亞的斯亞貝巴。1974年9月12日被武裝部隊廢黜。1975年8月27日死于囚禁中。